友情提示点击顶部放大镜 可以使用站内搜索 记住我们的地址 www.hainabaike.com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
体操简介
60多年前,摆在新中国面前的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当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仅有35岁。增强人民体质的责任感和提高竞技水平的紧迫感萦绕在新中国决策者的心头,他们高瞻远瞩,身体力行,决心通过全民性的体育运动,来提高人民的体质和体育竞技水平。
蓬蓬勃勃的体育运动在古老的中国大地开展起来,做广播体操 [1] 成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一种很好形式。
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开展广播体操活动。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1954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运动的通知》,各机关团体在工间休息时作广播体操成为制度。1954年、 1955年又先后公布了第一套少年和儿童广播体操。继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之后,近50年中又先后公布了八套广播体操。现在是第九套成人广播体操。
“人人都锻炼,天天上操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深入人心。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4亿多人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由于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中国人民的身体状况得到很大的提高,人均寿命已达70岁,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增长了一倍,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广播体操是一项广为人知,练习者众多的体育运动。广播体操是一种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通常跟随广播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口令指挥节奏。
体操优点
广播体操一般由8——10节动作组成,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各部分;由曲伸、举振、转体、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组成。每一节动作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扩胸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胸部、背部和肩胛部的肌肉,对矫正姿势(轻度的驼背、窄胸等)也有好处。因此,每做完一套广播体操,能使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锻炼。增加了氧气和养料的需求,加快了呼吸、脉搏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体操推广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了。此时距离杨烈第一次提出创编全民健身操的建议正好1年。
这一天,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等九家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
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
广播体操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与当时的迫切需要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一个简单的入伍体检就把很多热血青年挡在了部队大门外,很多人不是太矮,就是太瘦,还有许多疾病。 现在有了一套可以强身健体、又新鲜有趣的广播体操,从上到下都很乐于推行。由于广播体操在当时必须借助广播的形式,所以中央和各地的人民广播电台就成了推行的“旗手”。他们纷纷邀请当地教育、卫生、工会、青年和妇女组织共同商讨,组织了“广播体操推行委员会”。一大批“广播体操骨干分子训练班”、“广播体操传授站”、“广播体操推行小组”一下子从各地冒了出来。
1952年6月20日,全国体育总会正式宣布成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广播体操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的文章,里面详细总结了广播体操推广半年以来的丰硕成果。 当时,全国各地已经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北京、天津、上海等40座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广播体操节目。这些节目每天占用52个波长,总计1205分钟。同时,人民广播器材厂也加班加点,为解决收听不便或收听设备不够完善的地区的需要,先后供应了3800张“广播体操”唱片。
据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参加广播体操的人数达到104.8万人;其中以各学校学生参加者最为踊跃,仅北京市统计就有23万学生参加,上海各学校学生80%以上每天做广播体操。 1952年9月,7岁的谢东在重庆的一家兵工厂子弟小学上学了,第一堂体育课就是学习第一套广播体操。当时学校的操场建在起伏的丘陵上,分三大块。高小(5、6年级)的学生在一块操场上做童子操,中小(3、4年级)的学生在“打莲枪”,而他们这些初小的学生,则在学习新颁布的广播体操。
儿歌-一起来做广播操
儿歌-一起来做广播操
“童子操硬邦邦的,做起来很威武,动作也比较难;打莲枪就是把竹竿掏空了,里面放上铜钱,有一米多长,然后耍来耍去。”比谢东大四岁的哥哥上五年级,每天穿着学校统一配给的豆沙色军装做童子操。可到了第二年,童子操和打莲枪都不见了,因为广播体操新鲜有趣,动作也很帅气,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开始跟着他们这些小不点学起了广播体操。
歌词如下:
童歌《一起来做广播操》
你早我也早,
一起来做广播操。
伸伸腿,
弯弯腰,
看谁做得好。
你好我也好,
一起来做广播操。
练好身体为祖国,
哎哟哟,
我们多快乐!
这首童歌描述少儿也早起晨练,他们一起做广播体操情景。
上世纪70年代 广播体操一统天下。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这个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口号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强烈愿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就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改革开放前,一些地方虽然有了基本的体育设施,但是很少很简陋,甚至根本没有大型的体育场馆。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学,只要一吹风,漫天的灰尘,吹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不小心摔倒在球场上,煤炭渣把人扎得血糊糊的。下雨天在泥地球场踢球,深一脚浅一脚,天晴后泥巴干了,满球场的泥巴脚印。那个年代拥有完善的球场和绿绿的草坪在那个年代是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播体操,几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是在它陪伴下度过的。在那个时代,甚至更早时候,随着广播体操音乐的响起,“众人齐做操”的场面蔚为壮观,这种场面,已经深深埋入人们絮絮叨叨的怀念里。广播体操是一种现代身体文化和现代公民政治的一个雏形。在火热的建设年代政府倡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锻炼身体是手段,目标是更好的投入工作。你加不加入群众性的健身运动不是由你个人所选择的,这是革命的需要。对于许多人来说,广播体操更多是一种标志,它提醒着工作,学习时间的开始,提醒人们把自己的身体激活。
体操问世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同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同时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领导全国人民做作操。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播体操研究小组的文章《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
时代特色
自从第一套广播体操问世,不知道是革命激情的澎湃作用,还是这操确实具有强本固气之力,总之,大约每隔五六年国家就会更新一回。只是因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套操都鲜明的烙上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别的不说,单这每套操的开头语就是性格鲜明。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第五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第一节,挤按睛明穴……” 2005年3月,引入了游泳、武术、保龄球、射箭、踢毽、健美操等现代体育运动基本动作的《大众广播体操》又一次刷新广播体操的历史。被赋予了鲜明时代色彩的这套操,不知道能不能再次激起人们曾有的全民做广播操的热情。
体操记忆
记忆一:第五套拍手运动很搞笑
55岁的成都市民黄兴权说:“我们读书时还在做第五套操。那时的操简单得很,很好学。”
黄先生笑着告诉记者:“我们那时做操还有点搞笑,有一个拍身运动,我们把手伸得很长,腿踢得很高,经常会撞到前面的人,多有趣的。”
记忆二:40年全靠三套操锻炼身体
市民高先生今年60岁,身体还很健康,因为他40多年来一直坚持做操。高先生1959年入学,第三套、四套、五套广播体操都做过。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单位就不再组织做操了,但他每天仍凭着学生时代的记忆做简易体操,如扩胸运动、拍身运动、上肢运动等。
记忆三:七套最难半学期没学会
1990年5月,国家体委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但据后来调查,人们普遍反映其动作难度较大,不便掌握。
在1982年出生的郑先生的记忆里,七套广播体操“做起来很难”,“小学就做的第七套,太难了,很多同学半学期了还没学会。”
评论列表